莫可
发布于

学术盖茨比曲线背后的“学术继承”

在各大经济系统中,财富和机会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学术成功也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学术家族(学阀)和精英机构中。这为来自非精英背景的学者或与低引用导师合作的学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学术生涯中,导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成就导师提供的指导和学术网络可以为研究机会、合作和高影响力的出版物打开大门。学术盖茨比曲线表明,与高引用导师合作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引用。

这一趋势与经济学中的盖茨比曲线相似,表明学术成功并非完全由个人努力决定,还受学术环境和网络的影响。机构声誉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来自名校的学生,即使导师引用较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较高的引用数量;即顶尖机构有助于减轻导师引用较少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这表明,精英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保护作用”,帮助他们克服与引用较少导师合作的劣势。当然,多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与知名导师(高引用、知名期刊发表者)合作的学生,往往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这种传递不仅仅体现在学术成果上,还包括获得更多的研究资源、资助机会和学术职位。这些现象与经济不平等的代际传递高度相似,揭示了“学术继承”的存在。

对于许多在学术界工作并亲眼目睹学术成就及声望如何在代际传承的人来说,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多年来,社会科学家在学术界发现了一种被称为“马太效应”的现象,描述了地位高的研究人员往往拥有更多的影响力或学术资源。某种程度上盖茨比曲线描述的现象也可以用马太效应概括。学术盖茨比现象及其对学术公平和多样性有着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促进学术群体的多样性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性。通过将早期职业研究者与其他领域或机构的成功导师配对的导师计划,有助于打破“盖茨比”式的循环。旨在提供公平竞争机会的政策,如使研究资金更容易获得,特别是对来自弱话语权群体的学者,这也可能减少学术家族(学阀)对某一领域的垄断。

鉴于学术盖茨比曲线的发现,可以采用几种策略来缓解其揭示的不平等现象。一是拓宽导师关系的组合:扩大导师网络,将初级学者与更多元的导师群体联系起来,尤其是来自不同机构或地区的导师,有助于使学术组织更加民主化。二是为职业研究者提供早期支持。基金组织或科研管理机构可以为那些无法接触到知名导师的职业研究者提供额外的资源和机会,例如提供有竞争力的研究资助、工作坊等等。另外,要鼓励跨学科合作。通过促进跨学科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学术界可以创建更多元化的网络,减少对单一导师关系的依赖。解决机构偏见或刻板印象。大学和资助机构可以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在评估研究项目或研究者时的偏见,无论学术机构背景,相应的学者都应该有平等的科研机会。

与学术盖茨比曲线深度相关的是科研评估体系,如本文通讯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卡乔利所言,“了解影响论文引用数等指标的多种因素很重要,这样才能公正地使用这些指标,因为这些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研究人员能力。只看论文引用数并不全面”。单单以论文发表数量、引用次数高低来评估科研人员,往往会走向极端。

从一定程度上,学术盖茨比曲线用来描述学术资源不平等的现状,自然没有问题。但相关不等于因果,背后的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优质导师与优质学生本来就更容易“配对”成功,这里面存在一个选择效应。从资源投入来看,背后的机制是,平均下来优质导师的学术能力强,学术资源更多,对学生的投入比普通导师多。这样,学生在学术生涯的早期更容易出成果,在“出名要趁早“的学术界搏得先机。无论如何,学术盖茨比曲线警示了我们,学术研究中的系统性不平等依然广泛存在。来自非精英大学或缺乏高知名度导师的学者面临着实现高影响力职业生涯的显著障碍,尽管他们的才华或工作质量并不逊色于他人。这反映了经济系统中更广泛的不平等模式,在这些系统中,财富和机会往往会兼顾少数“寡头”学者。学术界需要反思如何促进公平与多样性。理解并解决导致学术成功传承的因素,如何通过更为公平的学术资源分配和导师匹配来打破这种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对于创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学术环境至关重要。通过认识到学术成功传递的系统性,我们可以采取措施,确保未来的学者无论其学术背景如何,都能拥有平等的机会。

浏览 (44)
点赞
收藏
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