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se
发布于

教育部:坚决落实辅导员编制!

日前,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会上强调:坚决落实编制配备的要求,为辅导员潜心育人、安心从业提供制度保证。

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含金量”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持续提升,辅导员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名校硕博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应聘辅导员岗位的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浙江大学此前公示的2023年专职辅导员招聘拟录用名单中,包括20名博士和20名硕士。其中除浙大本校硕博外,拟录用人员的毕业院校不仅有“双一流”高校,还有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世界名校。另外,替补名单中也多为C9高校毕业生,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辅导员岗位被追捧,不仅仅存在于顶尖大学里。此前,某师范大学公示的专职辅导员的拟录用名单显示,6位全都是名校博士,其中包括4位985高校的毕业生。2024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直属事业单位拟聘人员公示信息,公示显示一高校副教授拟聘为高校辅导员: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且拥有硕士学位的副教授佟某,获聘为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辅导员。有早年毕业的研究生称,毕业时不少人看不上留校做辅导员。由于辅导员岗位工作强度大,事务繁杂,既要引导学生成长,又要全方位关怀。一旦学生出事首先问责辅导员,工作压力大。但步入社会后,发现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比,外界工作负担更重,大厂常熬夜加班,而高校辅导员虽忙,但陪学生就医之类属个别情况,且待遇不错,还有寒暑假。曾经看不起的辅导员岗位,如今感觉“真香”。

入编只是辅导员待遇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含金量”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持续提升。编制倾斜:除了上文提到的推动原有的辅导员入编,目前新进辅导员岗位大多都配备了编制,从近期各高校发布的专职辅导员招聘启事,纳入事业编制几乎已成标配。专项绩效、津贴:一些省份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如北京、上海等地),部分高校提供宿舍、子女入学等福利。如山东大学将辅导员专项绩效提高至每人每年12000元,年度绩效总额增加到430万元;陕西师范大学按照每名辅导员每年100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每生每月4元的标准足额按时发放辅导员岗位津贴。福州大学的博士辅导员招聘启示上曾明确,除享受学校提供的25万元的安家补贴外,符合条件的还可享福建省提供的26万元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合计可达51万元。学历提升支持:鼓励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博士学位,部分高校提供学费补贴或保留岗位。不少高校已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及激励举措。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继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不少高校已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及激励举措,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中明确写道:鼓励专职辅导员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学校支持工作满4年并且考核合格的双肩挑辅导员赴国外进修深造。一些高校不仅对辅导员在职读博的培养费用给予报销,而且还有额外奖励:广西师范大学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对专任教师及攻读指定专业的辅导员,获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后,可享受博士补贴10万元”。转岗机会多元:可向高校行政管理岗(如学生处、团委)、思政课教师岗、党政管理岗(如组织部、宣传部)发展,部分优秀辅导员可晋升至院系领导岗位。辅导员兼具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身份,实施“双线”晋升体系。根据现有的政策导向,辅导员转岗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管理行政岗位,二是专业教师岗位。这两条路径在高校内部均是切实可行且受到认可的。以一知乎网友分享为例,其所在高校,辅导员有不少转岗的机会。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到各地各高校在编制落实上的积极作为,再到辅导员岗位在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含金量”全方位的提升,一系列举措正重塑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与价值。随着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重视,相信辅导员队伍将愈发壮大且专业,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浏览 (53)
点赞
收藏
删除
评论